要比乔琰麾下众人,在她看来更有标杆作用。 乔琰抬了抬手,示意徐福将今日收到的消息递到了郑泰的手中。 董卓如今还可算是个聪明人,或者说他的手底下有一位备受他倚重的聪明人,给他提出了又一个建议。 因董卓和袁氏可算是彻底撕破了脸皮,几乎不可能再从袁氏这里获得太多的助力,那么他便理所当然地转向了其他士族。 在拉拢士人上,先前为陈藩和窦武平反的举动是一项,现在所做则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他启用了周慎之子周毖,汝南士人、时任侍中的伍琼,原三公府长史何颙,而后征辟荀爽、韩融与陈纪等人入朝为官,若非蔡邕如今身在乐平,也应当会在此时成为他所招募的党羽。 这是对内。 而对外,他以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咨为南阳太守,应劭为泰山太守,张邈为陈留太守。 这一番举动足以让他在此时将士人之心拉拢到他的身边! 乔琰看向郑泰,问道:“如若此时公业身在洛阳,会有因董卓太尉之位来之不正,而有讨董之心吗?” 这是个有些不好回答的问题。 以郑泰算起来还算是个客人的身份,他也不那么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可很奇怪的是,大约是因为他前来并州州府的一路上所见景象从农业到民生都仿佛与太行山南的另一头,形成了格外鲜明的对比,以至于当他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并未感觉到有何冒犯,反而当真思考起了这个问题。 董卓的崛起绝无什么忍辱负重一说,这是个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看不出的情况。 可若真如乔琰给他看的消息这样,董太尉所针对的只是此番洛阳乱局的罪魁祸首袁氏,这莽夫对士人群体也不乏器重之心,尤其是连荀氏八龙之中的荀爽都接到了董卓的征辟,那么他若是没因为好奇并州的情况来此,在辞官后只是离开了大将军府而已,料来也会得到董卓的征召。 届时他会否接受这个邀请呢。 或许会的。 “董仲颖所驱之人,皆为军事对手,对士人却用之重之,若是乔侯在此时起兵,纵然有先帝遗诏在手,意图将先帝委托之臣卢公送回到那辅政位置上,也有理亏之嫌。”郑泰想了想回道,“所以乔侯此时不能出兵,算来,那位董太尉也应当很伤脑筋要如何安排您才对。” 董卓确实对如何安排乔琰格外伤脑筋。 张让将那道清君侧的旨意交给鲍鸿之时,只对着鲍鸿与曹操二人。鲍鸿领兵而走之际,那些并不知内情的小黄门也只觉得他是如曹操一般去求援的,所以董卓倒是并不知晓乔琰手中还有一道这样的杀器。 但在他将刘岱、孔伷、张咨、应劭与张邈,甚至是让他以眼不见心不烦为由丢去北海的孔融都给委任了太守刺史的职责后,他的目光也很难不放在这与司隶紧贴的并州之上。 并州牧乔琰…… 若非对方先前出塞横扫鲜卑,他在河东郡内的驻军绝无可能如此轻松。 而她现在已经回来了! 要对她撤职?不,在董卓现如今还面临不少内忧外患的当口,他连士人都要先礼让三分,如何有可能对乔琰做出这等举动。 可加官的话,在列侯爵位上她已凭本事做到了县侯的位置,在官职上她已是一方州牧,就连将军号都被刘宏给赐予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加无可加。 除非董卓愿意将征北将军的位置给她。 但这种敌人和士人的情况又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