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况。
找会音调,才切回几分官话几分土话。
顾兆起码能听懂,一问一答很快时间也晚,便让县令先回去睡,明日要到处看看。他之前跟周周说十来天回去,怕是这十来天才能囫囵『摸』一个府县村镇况。
第二天一大早吃早饭,就开始转悠。顾兆重点是问:种植什么农作物,一年几熟,山里是否有村民,雨季多吗,有没有矿山——
啊?啥矿山。播林县令都懵,同知大人问话,他是紧着回话,都听的不甚明白,咋就没点寒暄客套话的,上来就问这。
顾兆换话问:有没有种田长不出米的山。
这下,播林县令听明白,说有,还有好几处,“……这里的百姓可怜,种什么什么不,一年到头就粮食糊个温饱,都说是老天爷罚他们,没法的事。”
顾兆没问,那为何不搬走这事。古人有时候思路不同。
要想富先修路。
顾兆算第一项干法就是修路,修水泥路。
水泥的分其实简单,石灰石、黏土、铁矿粉。除后面的铁矿粉不好找——但也不是弄不到。其他材料,其实大历很常见的。
然后就是按照比例开始烧制。顾兆想,也不需要现代那种工艺比例精细,毕竟现代的水泥路需要抗造,各种货车卡车,经久耐用,而时下的路是百姓踩踏,撑死推个木轮车、骡车马车,能有个一二百斤已经算重。
而且第一批修路也要好好细化。
顾兆看资料时,脑海里已经有大概,一定是先紧着五个府县到昭州城方向,昭州城以后可以作为一个大型的商贸城市中枢,五个府县各发展优势不同,将货物送到昭州城,然后在转上。
鄚州消化己下头的府县农作物其实已经有饱和,人家市场都满,紧着己府县来,咋可能帮昭州这下头府县销售?
顾兆想的是去中原带——宛南、唐州、寿州。
他家当时赶路,车马队伍走的也不算快,从宛南州差不多路程有一个半月——刨去在村里住的那几天。按理来说搁古代还好,不算特别远,但有一点,整个昭州的特产,不适宜长途运送。
就拿荔枝来说,昭州产的荔枝其实最多还甜,汁水饱满,个头大,果肉晶莹剔透的,比鄚州产的要好许多许多,可难运送啊。
南郡布政司每年都京里皇宫送——荔枝皇家专享。
是用冰送着,一路快马,马走的官道,驿站换马,快马加鞭,可送到皇宫,两箱的荔枝能捡出来一箱的都算是好的,大多时候是半箱,表皮略坏的也不敢送圣上。
这样的半箱荔枝,帝后分一,后头得宠的妃能分一盘,前朝受重视的大臣能得一盘——极少数。
可见运送水果本太高。
昭州其实宝贝的东西多着,沿海有各种海鲜鱼虾水产水货,还有珍珠——珍珠这块极大可能被当的乡绅富族垄断。顾兆不往这边想,他要是干,那就是改善民生。
珍珠稀奇贵重,可不是能人人挖珠去卖,什么东西多也不显贵。
沿海吃海,靠山吃山,山里的菌笋干货,这都是。干货倒是好送,可在山里,来回翻山背着一筐到府县,百姓卖的价贱,商人倒,赚的多是商人。
甘蔗、菠萝。甘蔗还能熬糖砖,去送,不过鄚州人家也能种,商人为省路上便利,去鄚州买还近,干嘛要来昭州。
总之昭州发展不起来,一是前头有个更便捷的鄚州,昭州有的鄚州也有,路近,山不多好方便运送。二是昭州独一份的东西,都容易坏容易烂,不好运送。
想要解决,那就是一修路,二想办法延长保质日期。
至于粮食上,够百姓己吃就。顾兆不往粮食上发展,要粮食沉甸甸的,运输本高,再者产量没有中原带丰富多产。这就算。
……昭州还有种植棉花的,产量少,仅供一个府县、村镇人己穿夹衣盖被,棉花喜干燥,昭州虽然夏